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意味着肾脏滤过血液的能力受损,通常提示肾功能出现问题。解决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控制基础疾病:很多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等。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依那普利等,严格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对肾脏血管的损害。糖尿病患者则要通过合理使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若患有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来控制炎症,减轻肾脏损伤。
- 调整饮食:采用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限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 5 克,可减轻肾脏排泄钠的负担,避免水肿和高血压加重。减少脂肪摄入,能降低血脂,防止肾脏血管因血脂异常而受损。选择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每天每公斤体重 0.6 - 1.0 克,既保证身体必要营养,又不会因蛋白质摄入过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还要注意控制磷、钾的摄入,避免食用高磷(如动物内脏、坚果)、高钾(如香蕉、橙子)食物。
- 避免肾毒性物质:一些药物和物质对肾脏有毒性,应尽量避免接触。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部分造影剂等。在就医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肾脏情况,让医生权衡用药利弊,谨慎选择药物。也要避免接触重金属(如铅、汞)、有机溶剂等环境毒素,减少肾脏损害风险。
- 适当运动与休息: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身体代谢和循环,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每周运动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 7 - 8 小时,有利于肾脏的自我修复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以便及时了解肾脏情况,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也要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综合管理身体状况。
- 透析治疗:当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发展到终末期肾病阶段,即肾小球滤过率小于 15ml/min/1.73m² 时,通常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以替代肾脏进行毒素和多余水分的清除,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治疗是一个综合过程,需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并严格遵循医嘱执行,以延缓肾功能恶化,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