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需要治疗。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至后期的共同结局,会对身体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危害。具体如下:
- 代谢产物潴留:肾脏功能受损后,肾小球的过滤功能显著下降,会导致血液中代谢产物、尿素等有害物质积累,引起尿毒症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
- 贫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红细胞生成,同时铁和叶酸缺乏等,最终造成肾病相关性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
- 水肿:肾脏对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功能失调,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包括面部和双下肢等部位。
- 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或水钠潴留等原因,可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骨质疏松:肾脏不再制造维生素 D,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破坏钙平衡,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易出现骨痛、肌无力,严重者可出现骨折、脊柱和骨盆变形等。
- 消化问题:可能影响胃酸分泌和消化,导致食欲减退、腹泻等问题,还可能出现口腔有尿味等症状。
- 神经系统问题:毒素在体内积累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早期可有乏力、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表现,晚期可出现手足抽搐、幻觉、谵妄、惊厥、昏迷等。
- 死亡:如果不治疗,慢性肾衰竭会逐渐进展,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等。具体如下:
- 一般治疗: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食盐、蛋白质、钾和磷的摄入量,戒烟酒,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 药物治疗:主要是纠正各项并发症,如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使用利尿剂利尿消肿、辅助降压,贫血患者使用促红素或铁剂、叶酸等药物治疗,酸中毒患者给予碳酸氢钠治疗等。
- 肾脏替代治疗:出现尿毒症症状、容量负荷过重、药物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时,需要进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