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隐血是指尿液中存在微量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肉眼不可见但通过检测可发现,可能由生理因素(如剧烈运动)或疾病(如感染、结石、肾炎)引起,需结合症状进一步排查。
-
核心原理
健康状态下尿液本不应含红细胞,但当泌尿系统黏膜受损、红细胞破裂或肾脏滤过功能异常时,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会漏入尿液,形成隐血。检测中,每1000毫升尿液含血量超过1毫升即为肉眼血尿,低于此标准则为隐血。 -
常见原因
-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女性月经期污染、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暂时性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假阳性,通常无其他症状,休息后可恢复。
- 病理性因素:
- 感染:尿道炎、膀胱炎等炎症会损伤黏膜,引发隐血,常伴尿频、尿痛。
- 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移动时刮伤组织,导致出血,多伴随腰痛。
- 肾炎或肾损伤: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使红细胞渗漏至尿液,可能合并蛋白尿、水肿。
- 肿瘤:膀胱癌、肾癌等可能引起无痛性隐血,需影像学排查。
-
应对与提示
尿隐血阳性需结合尿沉渣红细胞形态分析(如畸形率>60%提示肾小球病变)及其他检查(B超、CT)明确病因。无需过度恐慌,但应避免忽视,尤其长期隐血或伴随腰痛、排尿异常时,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饮水充足、避免憋尿及滥用药物,定期复查监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