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最早被称为“龙泉驿”是在 明代 。具体历史背景如下:
-
名称起源
龙泉驿区在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因县南分栋山旁有灵池得名。至宋代改为灵泉县,分栋山称灵泉山,元代因避讳简化为龙泉山。
-
明代正式设立驿站
明洪武六年(1373年),简州降为简县,原灵泉县辖区划归简县,因龙泉山下有观音泉(龙口井),民间传说与龙相关,故在此设驿站并命名为“龙泉驿”。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成为成都平原重要的交通枢纽。
-
历史地位
明代设立的龙泉驿驿站是古代“川东首驿”,是连接成都与外界的重要节点,见证了茶马古道的繁荣。
龙泉驿区正式以“龙泉驿”命名始于明代,与当时官员认为该地风水格局符合“龙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