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病因
该病是由于癫痫发作造成语言中枢的功能障碍,常见于3-9岁儿童。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持续痫性放电导致大脑原语言区功能脱节有关,并非痫性活动直接破坏语言中枢结构。
主要症状
- 癫痫发作:作为首发症状,形式多样,部分为混合性发作。
- 获得性失语:患儿发病前语言发育正常,癫痫发作后出现运动性、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严重程度与癫痫发作频率和脑电图异常相关。
- 精神症状:部分患儿伴有认知、行为和情感障碍。
- 短暂性失语:癫痫发作后意识清醒时不能说话,但听觉正常,可通过肢体语言交流,约2-3天后语言逐渐恢复,但难以达到原有水平。
诊断方法
- 脑电图检查:显示典型的癫痫性放电,如阵发性棘波、双侧对称同步的高幅Q波等。
- 临床表现:结合癫痫发作史和语言障碍特征进行诊断。
治疗与预后
- 治疗重点:
- 有效控制癫痫发作,选择个体化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
- 加强语言训练,结合肢体语言进行康复。
- 预后:及时治疗并控制癫痫发作,语言功能可逐渐恢复,长期随访显示多数患儿在1.5-8年内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
预防癫痫发作是关键,包括避免已知的诱发因素,如睡眠剥夺、过度疲劳等,并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