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外脓肿和硬脑膜下脓肿都是较为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以下是关于它们的详细介绍:
硬脑膜外脓肿
- 定义:是指脓肿局限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临床上较少见。
- 病因:多由邻近感染灶,如鼻窦炎、中耳炎、颅骨骨髓炎直接蔓延到硬脑膜外间隙而成,也可继发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和先天性皮毛窦等感染之后。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时也可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 症状
- 急性期:患者常有周身不适、畏冷、发热和局限性头痛,头痛位置与脓肿所在部位一致。严重感染者有寒战高热、谵妄、抽搐和脑膜刺激症状,但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不明显。
- 慢性期:脓肿形成后症状可能减轻,如继发于颅骨骨髓炎,局部形成脓肿或窦道有脓液排出时,症状可好转,但局部病灶不会自愈。
- 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增多。
- 脑脊液检查:多无明显改变。
- CT 扫描:在颅骨内板下方,脑外出现梭形低密度区,范围比较局限,增强扫描其内缘有明显带状强化,同时伴有邻近脑水肿及占位效应,还可发现颅骨骨髓炎等原发感染病灶。
- MRI 检查:显示颅骨内板下边界清楚的梭形异常信号区,T1 像呈介于脑组织与脑脊液之间的信号,T2 像呈高于脑组织的信号,梭形区的内缘在 T1、T2 像均呈高信号的弧形带。
- 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及手术治疗,如硬脑膜外脓肿钻颅引流术以及脓肿清除术等。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处理,预后较好。
硬脑膜下脓肿
- 定义:是指颅内发生化脓性感染后,脓液局限性聚积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腔。
- 病因:多由邻近化脓性病灶,如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颅骨骨髓炎等直接蔓延所致,也可因静脉逆行感染、开放性颅脑外伤清创处理和开颅术后继发感染,以及败血症或菌血症血行播散引起。致病菌多为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酸杆菌或肠道杆菌,有时也可为厌氧菌。
- 症状
- 原发感染灶症状:多较明显,即使慢性病灶,也多有急性发作表现。
-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与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并存,患者常表现为头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 局灶定位症状:因脓腔累及脑皮质功能区及大脑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等原因,可引起局限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偏瘫、失语等症状,严重者可继发脑疝。少数患者因身体抵抗力强,细菌毒力低,可呈亚急性表现。
- 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
-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
- 颅脑 CT 扫描:典型表现为大脑凸面,颅骨内板下可见范围广泛的新月形低密度区,邻近脑组织可见广泛水肿,占位效应显著,中线结构移位,增强扫描可见边界清楚、厚度均匀的细强化带。
- 颅脑 MRI 扫描:脓肿在 T1 像上信号低于脑实质而高于脑脊液,T2 像上则相反,信号高于脑实质而略低于脑脊液,呈新月形,偶为梭形,其内缘不出现低信号的弧形带。
-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大脑镰旁的硬脑膜下脓肿,因手术处理较难,预后较差。但随着抗生素的发展及 CT 和 MRI 检查的应用,本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