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碱类中毒是一种由于接触、误服或吸入强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浓氨水等)而引起的严重健康问题。以下是强碱类中毒的主要特征和症状:
1. 中毒原因
- 误服:最常见的情况是误服强碱物质,如清洁剂、洗衣粉等。
- 皮肤接触:强碱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化学烧伤。
- 吸入:吸入强碱物质的气体或粉尘,导致呼吸道损伤
2. 毒理作用
- 强碱物质会迅速吸收水分并与组织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可溶于水的碱性蛋白化合物,导致组织液化性坏死。
- 强碱的渗透力强,可向深部及邻近组织渗透,引起比酸性物质更严重而广泛的损伤。
3. 主要症状
- 消化道症状:
- 误服:口腔、咽部、食道及胃部出现烧灼痛、腹部绞痛、流涎、呕吐带血的胃内容物、排出血性黏液粪便
- 口腔和咽部:可见糜烂创面,先为白色,后变为红色或棕色
- 重症:喉头水肿、窒息、肺水肿、休克、食道及胃穿孔
- 呼吸道症状:
- 吸入: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肺水肿,甚至窒息
- 皮肤症状:
- 接触:局部红肿、水泡、糜烂、溃疡等
4. 紧急处理
- 口服中毒:
- 立即口服大量清水(1000~1500ml),随后服用食醋(300~500ml),然后服用牛奶、豆浆、蛋清或植物油(200ml)。
- 严禁催吐、洗胃。
- 中和强碱:
- 可口服0.05%的醋酸液或食醋(碳酸盐中毒时忌用)。
- 皮肤灼伤:
- 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用清水反复冲洗身体,然后用0.005~0.01硼酸溶液清洗。
- 对症处理:
- 主要为止痛,防止休克和窒息,避免胃肠穿孔。
5. 预防措施
- 改革完善生产工艺,减少腐蚀剂跑、漏、冒的现象。
- 加强宣传,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 万一出现事故,应彻底冲洗。
6. 法医学鉴定
- 尸检时注意与强酸中毒相鉴别。强碱中毒的典型特征包括呕吐物及胃内容物呈碱性,坏死组织触之柔软有皂样滑腻感,尿液混浊呈碱性,腐蚀组织呈液化性坏死。
强碱类中毒对人体损害较大,可危及生命,应及时拨打120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