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
- 自发性气胸:无明显诱因,常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或存在肺大疱的患儿,多与肺泡破裂有关。
- 继发性气胸:多由疾病(如肺炎、哮喘、肺囊肿)、外伤(车祸、高处坠落)、医疗操作(胸腔穿刺、机械通气)等引发。
- 新生儿气胸:常与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或机械通气不当有关。
2. 症状
- 典型表现:突发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呼吸困难、持续性干咳,严重时出现发绀、面色苍白。
- 张力性气胸:属急症,表现为呼吸急促加重、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需立即处理。
- 新生儿症状:可能仅表现为原发病(如肺炎)突然恶化,需通过透光法辅助诊断。
3. 诊断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显示肺压缩程度、气胸范围及是否合并脓液。
- 体征判断: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4. 治疗
- 保守治疗:少量气胸(肺压缩<20%)可卧床休息、吸氧观察,多可自行吸收。
- 穿刺引流:气胸量较大或症状明显时,需胸腔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
- 手术治疗:反复发作、肺大疱或合并其他病变时,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切除病灶。
5. 预防
- 避免剧烈运动、举重等增加胸腔压力的活动。
- 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定期体检监测肺部健康。
若孩子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可康复,但需警惕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