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高危人群
- 病原体特性:肠球菌是人体消化道正常菌群,通常不致病,但当侵入人体组织(如通过鼻饲、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时可能引发感染。
- 高危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器官移植患者)、老年人、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糖尿病、心肺疾病等)者风险较高。
2. 临床表现
- 常见症状:发热、咳嗽(初期干咳,后期咳脓痰或血丝痰)、胸痛、气急等,与一般细菌性肺炎类似。
- 严重并发症:少数患者可能合并败血症,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甚至危及生命。
3.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血或痰液培养可确诊肠球菌感染。
-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可见斑片状或大叶性实变影。
- 鉴别诊断:需与其他细菌性肺炎区分,主要依赖病原学检测。
4. 治疗原则
- 抗生素选择:因肠球菌耐药率高,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如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胺等。
- 支持治疗:包括退热、止咳、营养支持及呼吸支持(如吸氧、机械通气)。
- 并发症处理:合并败血症时需及时抗休克治疗,必要时手术引流脓肿。
5. 预防措施
- 控制感染源: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医疗行为。
- 增强免疫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营养,避免滥用抗生素。
总结
肠球菌肺炎病情通常较重,需早期规范治疗。单纯感染经敏感抗生素治疗预后较好,但若延误或合并败血症则死亡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