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肺部毛细血管渗漏和心血管受累为特征。以下是该病的综合概述: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
- 病原体:由辛诺柏病毒(新型汉坦病毒)及相关汉坦病毒引起。
-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啮齿类动物(如鼠类)的粪便、尿液或唾液,以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传播。
二、临床表现
疾病分为三期:
- 前驱期(持续3-6天):畏寒、发热(常>38.3℃)、头痛、肌痛,伴恶心、呕吐、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
- 心肺期:迅速进展为咳嗽、呼吸急促、呼吸窘迫,严重者出现低氧血症和肺水肿。
- 恢复期:幸存者症状逐渐缓解,但可能遗留肺功能异常。
三、诊断与鉴别
- 实验室检查: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伴核左移;确诊需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或病毒基因检测。
- 影像学特征:胸部X线或CT显示双肺弥漫性间质渗出性病变,呈“白肺”样改变。
- 鉴别诊断:需与流感、细菌性肺炎、心源性肺水肿、SARS等疾病区分,血小板减少和肺间质病变是重要鉴别点。
四、治疗与预后
- 支持治疗:以机械通气、维持血容量和纠正电解质紊乱为主,重症需进入ICU监护。
- 抗病毒治疗:早期可尝试利巴韦林,但疗效尚未完全明确。
- 病死率:高达30%-50%,呼吸衰竭是主要死因。
五、预防措施
- 环境管理:减少鼠类滋生,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环境。
- 个人防护:在疫区进行清洁或野外作业时佩戴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啮齿动物排泄物。
六、流行病学特点
- 地域分布:主要流行于北美和南美洲,中国尚未报告本土病例,但需警惕潜在风险。
- 人群特征:青壮年男性因职业暴露风险较高。
注: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该病可通过人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