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后需尽快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 减少毒物吸收
- 洗胃:食用毒蘑菇在 6 小时内的患者,应进行常规洗胃,超过 6 小时者,可酌情考虑洗胃。通过使用生理盐水、温开水等溶液反复冲洗胃部来清除毒素。
- 活性炭灌胃:可以达到吸附胃肠道内鹅膏毒肽等毒素的目的。
- 导泻:对腹泻不明显者,医生可能会给予硫酸镁、甘露醇等药物导泻,促进毒素排出。
- 胆汁引流:对于鹅膏毒肽中毒的患者,有学者提出用胆囊穿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管引流、经鼻空肠管引流等方法进行胆汁引流,减少肠道鹅膏毒肽的吸收,但其临床疗效尚待确认。
- 应用解毒药物
- 大剂量青霉素 G:可以阻止毒素转运,加速毒素排出。应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有无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与电解质变化,警惕青霉素脑病的发生。
- 水飞蓟素:可以阻止毒素的再摄取,拮抗鹅膏毒肽的毒性作用。
- N - 乙酰半胱氨酸:可以降低鹅膏毒肽的毒性作用,但用药期间,需要注意观察过敏反应及有无凝血功能异常。
- 巯基类药物:如二巯丙磺钠注射液、二巯丁二钠注射液等,可以与某些毒素结合,降低毒素毒力。
- 抗胆碱药:主要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可解除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对中毒性心肌炎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和中毒性脑炎所致的呼吸中枢衰竭具有治疗作用。
- 血液净化治疗:对致死性蘑菇中毒的患者,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首选血浆置换治疗,不具备条件者可选择血液灌流治疗。合并肝肾功能损害或多器官功能不全者,建议尽早联合多种血液净化方式并实施个体化治疗。
- 对症支持治疗
- 维持生命体征:监测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对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辅助通气,循环不稳定的患者给予液体补充。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毒蕈中毒常伴有呕吐、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液,可使用等渗盐水、低渗葡萄糖盐水等。
- 营养支持:可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 其他: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可应用东莨菪碱等达到镇静目的;有惊厥者给予抗惊厥治疗;对肝损伤者进行保肝治疗等。
- 手术治疗:若并发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肝移植手术,常作为毒蕈中毒致肝功能障碍的最后治疗手段。
在送医过程中或等待医疗救助时,也可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如让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手指或汤匙压舌根进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但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催吐,以免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