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缺乏症(低醛固酮血症)是一种因醛固酮分泌不足或外周作用缺陷导致的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电解质紊乱、血容量异常及相关器官功能障碍。以下从多个方面综合解析该疾病:
一、核心病理特征
-
醛固酮功能缺陷
醛固酮是调节水盐代谢的关键激素,其缺乏会导致:- 高钾血症:血钾水平升高(5.5~6.5 mmol/L),严重时可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 低钠血症:钠离子排泄增加,导致乏力、恶心、低血压及脱水。
- 代谢性酸中毒:因肾脏排酸能力下降。
-
血容量异常
表现为低血容量、体位性低血压,严重时出现休克。
二、病因与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以下类型:
-
原发性醛固酮缺乏
- 先天性: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陷等),常伴糖皮质激素缺乏。
- 获得性:由肾上腺破坏(如Addison病、感染、肿瘤、手术切除)引起。
-
继发性醛固酮缺乏
- 肾素分泌不足:见于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表现为低肾素性低醛固酮血症。
- 垂体功能减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不足导致醛固酮合成减少。
-
假性醛固酮缺乏
醛固酮外周作用缺陷,如靶器官对激素不敏感。
三、临床表现
-
急性症状
- 心血管系统:心率减慢、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显示高尖T波、传导阻滞。
- 神经肌肉:肌无力、痉挛,严重者出现麻痹。
-
慢性症状
- 长期低钠:口渴、多饮、食欲减退、疲劳。
- 隐匿性高钾:部分患者仅表现为无症状性血钾升高(尤其继发性类型)。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血醛固酮、肾素活性、电解质(血钾/血钠)及血气分析。
- 影像学:肾上腺CT/MRI排查结构异常(如肿瘤、出血)。
-
治疗方案
- 替代治疗:使用盐皮质激素(如氟氢可的松)补充醛固酮功能。
- 对症处理:纠正电解质紊乱(如补钠、降钾)、扩容补液。
- 病因治疗:如抗感染、肿瘤切除或垂体功能恢复。
五、预后与管理
- 及时治疗: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长期预后良好。
- 日常监测:需定期复查电解质、血压,调整药物剂量。
- 饮食调整: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菠菜),适当增加盐摄入。
醛固酮缺乏症的诊治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个体化处理,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