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概述
重症肌无力危象多由抗胆碱酯酶药物使用不当(不足或过量)、感染、手术、疲劳等因素诱发,表现为肌无力症状突然加重,严重时可因呼吸衰竭或窒息死亡。
二、分类及表现
根据病因和症状,危象分为三类:
-
肌无力危象(最常见)
- 诱因:抗胆碱酯酶药物不足、感染、手术等。
- 症状:呼吸急促、吞咽困难、咳痰无力,甚至呼吸停止;常伴烦躁、大汗淋漓。
- 特点:注射新斯的明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
胆碱能危象
- 诱因: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如溴吡斯的明)。
- 症状:除肌无力外,还出现乙酰胆碱蓄积中毒表现:
- 毒蕈碱样症状:恶心、呕吐、多汗、瞳孔缩小、流涎;
- 烟碱样症状:肌肉震颤、痉挛;
- 中枢症状:焦虑、抽搐、意识障碍。
- 特点: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症状加重,需使用阿托品对抗。
-
反拗危象(最罕见)
- 诱因:长期大剂量用药、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 症状:肌无力急剧加重,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无反应,呼吸衰竭风险高。
- 特点:需停用药物并调整治疗方案。
三、治疗原则
- 呼吸支持:优先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严重时需气管插管。
- 药物调整:
- 肌无力危象:增加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或激素冲击;
- 胆碱能危象: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 反拗危象:需停用药物并联合免疫治疗。
- 免疫治疗: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冲击等。
- 去除诱因: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四、预防建议
- 规范用药:严格遵医嘱调整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识别危象先兆(如复视、吞咽困难加重)。
- 避免诱因:预防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及使用可能加重病情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若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危象表现,需立即就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