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Entero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 virus)感染是由埃可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以下是对这一疾病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 病毒类型:埃可病毒属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与脊髓灰质炎和柯萨奇病毒相似。
- 名称由来:1950年代初在应用组织培养分离肠道病毒过程中,从健康人肠道内分离出一些毒株,对实验动物无致病性,仅在组织培养中产生细胞病变,因此得名。
- 血清型:埃可病毒最初分为34个血清型,但后来经过重新分类和命名,现在通常分为30个血清型。
二、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这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埃可病毒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后,在肠道细胞中繁殖,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水源或手等,再通过口摄入导致感染。
- 呼吸道途径:部分埃可病毒也可以通过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颗粒进入人体,引起呼吸道感染。
三、症状表现
- 轻型病例: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全身倦怠、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
- 重症病例: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不规则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如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烦躁不安、抽搐等。部分病例还可能出现循环系统症状,如胸痛、发热、心律失常等。
- 其他症状:埃可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皮疹、腹泻、腹痛等症状。皮疹通常为斑丘疹或荨麻疹,严重者可能出现瘀点、淤斑。
四、并发症
- 脑膜炎和脑脊髓炎:当埃可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并通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时,可引起脑膜炎和脑脊髓炎,表现为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颈项强直、恶心、呕吐等症状。
- 心肌炎和心内膜炎:埃可病毒感染心脏可引起心肌炎和心内膜炎,表现为发热、胸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 肝炎:部分埃可病毒还可能侵犯肝脏,引起肝炎,表现为食欲减退、右上腹部不适、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
- 其他并发症:还包括脱水、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
五、诊断方法
- 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诊断。
- 实验室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如中和实验、血凝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RNA)等。
六、治疗方法
- 对症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于重症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接受抗病毒药物、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是一种由埃可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多样,症状表现复杂且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