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虫咬疾病的传播途径
-
蚊虫叮咬
- 疟疾: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发周期性发热、寒战等症状。
- 登革热:由伊蚊叮咬传播病毒,表现为高热、皮疹和肌肉疼痛。
- 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三带喙库蚊等蚊虫传播病毒,可导致高热、意识障碍。
- 黄热病/基孔肯雅热:伊蚊叮咬传播病毒,分别以黄疸、出血或关节痛为特征。
- 丝虫病:蚊虫叮咬传播寄生虫,引发淋巴系统病变。
-
蜱虫叮咬
- 莱姆病:蜱虫携带螺旋体,叮咬后导致皮肤红斑、关节损害。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传播病毒,引起发热、出血倾向。
- 森林脑炎:蜱虫叮咬传播病毒,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
恙虫叮咬
- 恙虫病: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立克次体,表现为焦痂、发热和淋巴结肿大。
-
跳蚤/虱子叮咬
- 鼠疫:鼠蚤叮咬传播鼠疫杆菌,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
- 斑疹伤寒:体虱或鼠蚤叮咬传播立克次体,引发高热、皮疹。
其他虫咬相关风险
- 隐翅虫:体液含强酸性毒液,接触皮肤引发炎症、溃烂(非传染性疾病)。
- 红火蚁:叮咬释放毒液,导致剧烈瘙痒或过敏性休克(非传染性疾病)。
注:预防措施包括使用驱虫剂、穿长袖衣物、清除积水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