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全垂体功能减退需根据激素缺乏类型进行个体化激素替代治疗,遵循“先补充糖皮质激素,再纠正甲状腺激素,最后调整性激素及生长激素”的阶梯治疗原则。具体用药建议如下:
一、核心激素替代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首选药物:氢化可的松(15-25 mg/天)或泼尼松(5-7.5 mg/天),分2-3次口服。
- 作用:优先补充以维持基础代谢和应激能力,防止甲状腺激素替代后诱发肾上腺危象。
-
甲状腺激素
- 首选药物:左甲状腺素钠片(起始25-50 μg/天),根据TSH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逐步调整剂量。
- 注意:需在糖皮质激素使用1-2周后开始补充,避免加重肾上腺负担。
-
性激素
- 女性:采用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如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育龄期女性需维持月经周期和骨密度。
- 男性:十一酸睾酮胶丸或睾酮凝胶替代治疗,改善性欲和肌肉力量。
-
生长激素(必要时)
- 适用人群:存在肌肉萎缩、内脏脂肪堆积或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者,排除肿瘤禁忌后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0.1-0.3 mg/天)。
二、特殊注意事项
- 给药顺序:必须优先补充糖皮质激素,再逐步加入其他激素,避免代谢紊乱。
- 剂量调整:需根据激素水平、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动态调整,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 病因治疗:若由垂体瘤、感染或产后大出血引起,需同步进行手术、抗感染或放射治疗。
三、疗效评估与监测
- 短期目标:3-6个月内改善乏力、低血压、低血糖等症状。
- 长期管理:每年评估骨密度、血脂、肝肾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风险。
四、禁忌与风险
- 肿瘤患者:垂体瘤未控制者禁用生长激素。
- 应激状态:感染、外伤时需加倍糖皮质激素剂量,必要时静脉给药。
总结:全垂体功能减退无“最快最特效药”,需通过阶梯式激素替代联合病因治疗实现症状缓解。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以优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