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行前防护准备
- 穿着防护
选择浅色长袖衣裤、高帮户外鞋,束紧袖口裤脚,避免穿凉鞋或露趾鞋。戴宽檐帽防止树下落虫。 - 驱虫装备
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驱虫剂,衣物、帐篷喷洒防虫喷雾。可佩戴驱虫手环或使用驱虫贴。 - 路线选择
避开草丛茂密、落叶堆积区域,少在树下停留,用登山杖探路减少接触虫类。
二、户外活动注意事项
- 环境管理
避免长时间停留在潮湿草地或灌木丛中,雨后及时清理积水、垃圾以减少虫类滋生。 - 食物保护
野餐时用密封容器存放食物,或使用食品罩防止果蝇叮咬。 - 实时观察
注意观察身体是否出现红斑、焦痂等异常,发现蜱虫叮咬时切勿硬拔,需用酒精软化后垂直拔出。
三、归家后处理措施
- 清洁消毒
全身沐浴并重点冲洗腋窝、腰部等褶皱处,用75%酒精喷洒背包、鞋底等物品。 - 症状监测
持续3周关注是否发热、焦痂或过敏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告知野外暴露史。
四、特殊虫类应对
- 蜱虫:叮咬后可能出现发热、血小板减少,需保留虫体送检并就医。
- 恙虫:焦痂为典型症状,需立即就诊并告知医生野外活动史。
- 红火蚁:蛰伤后冷敷并消毒,若呼吸困难需紧急送医。
老人、儿童及过敏体质者需加强防护,扫墓时可携带便携式驱蚊灯。若被蜂类、蜈蚣等蜇伤,及时冷敷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