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期间避免被虫咬的防护措施如下:
一、衣物防护
- 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裸露,降低蜱虫、恙虫等附着机会,同时浅色衣物便于发现虫子。
- 扎紧裤脚和袖口:将裤腿塞入袜子,袖口用松紧带或橡皮筋固定,防止虫子钻入。
- 选择高帮鞋和厚长裤:避免赤脚或穿凉鞋进入草丛,防止蛇类或毒虫咬伤。
二、驱虫措施
- 使用驱虫剂:喷洒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驱避剂于衣物和裸露皮肤,每4小时补喷一次。
- 涂抹风油精/清凉油:辅助驱赶蚊虫,但需避开眼周和伤口。
三、环境避让
- 避开高危区域:减少在草丛、灌木丛、潮湿草地等蜱虫、恙虫活跃区停留或坐卧。
- 选择硬化步道:尽量走水泥路或石板路,避免深入植被茂密处。
- 打草惊蛇:用木棍探路驱赶蛇类,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四、活动后检查与清洁
- 全身检查:重点检查腋下、耳后、腹股沟、头皮等隐蔽部位,及时清除附着虫体。
- 清洁衣物和宠物:回家后更换并清洗衣物,仔细检查宠物毛发是否携带蜱虫。
五、特殊虫类防范
- 蜱虫:发现叮咬后勿硬拔,用尖头镊子垂直拔出并消毒,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等症状。
- 隐翅虫:避免拍打,防止毒液接触皮肤。
- 蜜蜂/胡蜂:被蜇后区分蜂种,蜜蜂毒用肥皂水清洗,胡蜂毒用白醋搽洗。
六、携带工具与应急物品
- 备急救包:包含碘伏、纱布、弹力绷带、抗组胺药物等,用于伤口初步处理。
- 带通讯设备:确保手机畅通,以便紧急情况呼救。
通过以上综合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清明扫墓时被虫咬的风险。若被咬后出现红肿、发热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并告知户外活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