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的病因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一、病原体
肺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该细菌具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可导致严重的肺部炎症及全身性感染。
二、主要传播途径
- 鼠蚤叮咬传播
带菌跳蚤叮咬感染鼠疫的宿主动物(如鼠类、旱獭)后,病菌在跳蚤体内繁殖,再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 - 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含菌飞沫,健康人吸入后直接感染肺部,形成原发性肺鼠疫。 - 接触传播
- 直接接触病鼠或其污染物(如皮、肉、排泄物)、患者的体液或分泌物(如脓血、痰液)。
- 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衣物、食物等)也可能引发感染。
三、其他感染途径
- 实验室暴露
操作鼠疫耶尔森菌时防护不当(如接触菌液或培养物)可能导致感染。 - 动物源性传播
处理或宰杀染疫动物(如捕捉、剥皮)时,病菌通过皮肤伤口或黏膜侵入。
四、高危因素
- 宿主易感性: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基础疾病者更易感染。
- 环境因素:卫生条件差、鼠类泛滥、人口密集区域易爆发疫情。
五、分型差异
- 原发性肺鼠疫:直接吸入含菌气溶胶或飞沫感染。
- 继发性肺鼠疫:由腺鼠疫等未控制的感染经血行播散至肺部。
肺鼠疫的病因核心为鼠疫耶尔森菌感染,传播途径多样且传染性强,需结合防控措施阻断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