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物性肾损害的症状多样,以下是一些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
泌尿系统症状
-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使尿液表面张力增大,可出现泡沫尿,这是肾小球或肾小管功能受损的重要表现之一。
- 血尿: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肉眼可见尿液呈红色、茶色或洗肉水样,可能是肾小球基底膜断裂、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等原因导致。
- 少尿或无尿: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导致尿液生成量减少,是急性肾损伤的常见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 尿频、尿急、尿痛:可能与药物对尿道黏膜的刺激或泌尿系统的炎症反应有关,常见于磺胺类药物等引起的肾损害。
-
消化系统症状
- 恶心、呕吐: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 食欲减退:可能是由于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也可能是身体整体机能下降所致。
- 腹痛、腹泻:某些药物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损伤,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
-
水肿
- 眼睑、面部水肿:多在早晨起床时明显,午后可减轻,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所致。
- 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常伴有体质量增加、乏力等症状,与肾脏的排泄功能紊乱、水分代谢失衡有关。
-
高血压
- 部分患儿可出现血压升高,这与肾脏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受损有关,可能是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
-
全身症状
- 乏力、疲劳:是最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可能与贫血、电解质紊乱、代谢废物蓄积等有关,可影响孩子的活动能力和精神状态。
- 发热:部分患儿可在用药后出现发热,可能是药物过敏反应的表现之一,也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
- 皮疹:药物过敏可引起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皮疹,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总的来说,小儿药物性肾损害的症状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一旦怀疑孩子有药物性肾损害的可能,应立即就医,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尽量减少药物对孩子肾脏的进一步损害。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保护孩子的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