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结核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严重疾病,主要影响软脑膜、蛛网膜、脑实质和脑血管。以下是关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详细说明:
病因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由于结核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病变。感染源主要是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成人,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发病情况
- 多发人群: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儿
- 发病时间:通常在初次感染结核后的6个月到1年内发病
症状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加重。以下是典型的症状分期:
1. 早期(前驱期)
- 症状:不规则发热、食欲减退、消瘦、盗汗、呕吐、便秘或腹泻、性格改变(如烦躁、易怒、表情淡漠、精神萎靡)、头痛(年长儿可自诉)
- 特点: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2. 中期(脑膜刺激期)
- 症状:持续性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惊厥、意识模糊、逐渐进入昏睡状态
- 特点:婴幼儿常表现为摇头、打头、抓头发和时有尖叫
3. 晚期(昏迷期)
- 症状:高热、反复惊厥、昏迷、瞳孔散大、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暂停
- 特点: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临床分型
根据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病程的轻重,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可分为以下四型
- 1.浆液型(Ⅰ型):病情较轻,脑脊液变化轻微。
- 2.脑底脑膜炎型(Ⅱ型):常见病型,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颅底,临床特征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及脑神经障碍。
- 3.脑膜脑炎型(Ⅲ型):炎症不仅在脑膜,还蔓延到脑实质,可能引起局灶性病状。
- 4.结核性脑脊髓软硬脑膜炎型(Ⅳ型):炎症不仅限于脑膜,还蔓延到脊髓膜及脊髓,常见神经根症状及脊髓受损症状。
诊断
- 早期诊断:依靠详细询问病史、临床表现、胸部X线摄影、结素试验、脑CT检查、脑电图检查等
- 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脑脊液查见结核杆菌
治疗与预后
- 治疗:早期确诊并系统治疗者预后良好,后遗症少
- 预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系统,常导致严重后遗症,死亡风险高
预防
- 增强体质: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
- 管理结核病患者: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
- 计划免疫接种:新生儿及儿童按要求积极实施计划免疫接种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