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凿露筋后的处理需要分步骤进行,以确保结构安全和耐久性。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处理方案:
一、前期准备
-
清理工作
-
拆除胀模或松动的模板,用钢钎、铁刷等工具将露筋部位的混凝土、松散石子、铁锈等彻底清除,确保表面干净无残留。
-
对于梁底、柱底等关键部位,需清理至露出坚实基层(如钢筋或承台)。
-
-
检查钢筋状态
- 检查钢筋是否移位,若移位需复位。复位后重新绑扎钢筋,并用钢丝刷清理表面浮尘。
二、核心处理步骤
-
表面处理
-
剔凿至密实混凝土后,用清水冲洗残留灰渣,确保表面干燥无明水。
-
对于严重露筋部位,需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如C35)抹压,厚度不小于原设计厚度,并振捣密实。
-
-
接茬处理
-
若存在接茬,需在剔凿表面甩水泥素浆,支设模板后浇筑比原设计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如C35),确保接缝处振捣密实。
-
梁底露筋需额外加固,可浇筑高一级混凝土(如C40)并加强养护。
-
三、后期养护
-
湿润养护
-
新浇筑混凝土需保持湿润养护不少于7天,避免表面开裂。
-
可覆盖草帘或塑料薄膜保湿。
-
-
质量检查
- 养护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无漏筋、蜂窝等缺陷。对梁柱等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检测。
注意事项
-
安全防护 :施工时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装备,避免高空坠落或物体打击。
-
材料选择 :使用与原设计相同标号的水泥和砂浆,确保性能匹配。
-
规范施工 :遵循《建筑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确保每道工序合格。
通过以上步骤,可有效修复露筋问题,恢复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