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离析的危害性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性能下降
-
强度降低
离析导致粗骨料与砂浆粘结力减弱,混凝土内部结构不均匀,抗压、抗拉强度显著降低,可能引发结构破坏。
-
耐久性受损
孔隙率增大,抗渗性、抗冻性等耐久性指标恶化,易受水分、空气及侵蚀性介质渗透,加速老化。
二、外观质量缺陷
-
表面龟裂
混凝土表面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麻面等缺陷,影响美观。
-
蜂窝麻面
严重离析时形成蜂窝状结构,降低结构整体性。
三、施工性能影响
-
泵送堵塞
稀浆上浮、砂石下沉易引发堵管现象,停泵后可能因管壁附着力不足导致泵送失败。
-
分层离析
长时间运输或卸料不当会导致混凝土分层,需重新搅拌或报废。
四、经济成本增加
-
返工风险
质量问题常需返工修复,增加施工周期和费用。
-
材料浪费
砂石堆积、稀浆流失导致材料利用率降低。
五、其他潜在问题
-
泌水现象 :与离析相伴生,导致表面强度降低,可能引发裂缝。
-
外加剂失效 :水泥细度变化影响减水剂效果,加剧离析风险。
预防措施 :
-
优化配合比,保证砂率适宜、粗颗粒含量充足;
-
加强搅拌均匀性,避免运输和泵送过程中的离析;
-
采用高效减水剂并动态调整掺量。
混凝土离析需从源头防控,否则可能引发多方面的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