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病原体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双球菌,常寄居于健康人的鼻咽部,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发感染。 -
高发人群
婴幼儿、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脏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或自体感染(如定植菌扩散)引发疾病。
典型症状
- 起病急骤:常伴随受凉、疲劳、病毒感染等诱因,突发高热(39℃以上)、寒战、剧烈胸痛(深呼吸加重)。
- 呼吸道症状:咳嗽(初期干咳,后期咳铁锈色痰)、呼吸急促、咳痰带血。
- 全身症状:肌肉酸痛、乏力、食欲不振,严重者可能出现发绀(皮肤或黏膜青紫)。
并发症
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菌血症、脑膜炎、心包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感染性休克(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
诊断与治疗
-
诊断
- 影像学:胸部X线或CT显示肺部实变影(大叶性肺炎特征)。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痰培养或胸腔积液培养可确诊病原体。
-
治疗
-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或阿莫西林;耐药时可选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
- 支持治疗:退热(布洛芬)、止咳化痰(氨溴索)、吸氧及充分休息。
预防措施
- 疫苗接种:接种13价或2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 日常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人群密集场所,戒烟并加强营养。
- 高危人群管理:慢性病患者可定期监测,流感高发季注意保暖和健康监测。
总结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起病急、进展快,但通过及时抗生素治疗和疫苗接种可有效控制。若出现高热、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