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物中毒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细菌污染
- 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肉类、蛋类、奶类等食物中。小儿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可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乳制品、糕点、熟肉等。该菌产生的肠毒素可导致小儿食物中毒,引发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
- 大肠杆菌:可污染蔬菜、水果、肉类等。某些类型的大肠杆菌能产生毒素,引起小儿肠道感染,出现腹泻、腹痛,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 病毒感染
-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常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或密切接触传播。小儿感染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呕吐通常较为剧烈。
- 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常见于秋季。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可引起小儿腹泻、呕吐、发热等,严重时可导致脱水。
- 有毒动植物
- 毒蘑菇:小儿误食毒蘑菇后,可引起中毒。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毒素不同,症状也各异,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幻觉、昏迷等。
- 发芽马铃薯: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食用后可导致小儿中毒,出现咽喉瘙痒、烧灼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 河豚:河豚体内含有河豚毒素,毒性极强。小儿食用后,可出现口唇、舌尖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可导致呼吸麻痹、心跳骤停。
- 化学物质污染
- 农药残留: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若使用大量农药,未彻底清洗干净,小儿食用后可能导致农药中毒,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 亚硝酸盐:常存在于腌制食品、变质蔬菜中。小儿误食或过量食用后,可引起中毒,出现口唇、指甲发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小儿食物中毒还可能有其他原因,一旦发现小儿有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催吐、洗胃、解毒等治疗,同时保留剩余食物,以便明确中毒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