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肥厚性胃炎概述
巨大肥厚性胃炎是一种罕见的胃黏膜过度增生性疾病,以胃壁广泛增厚、胃黏膜皱襞粗大肥厚为特征,临床发病率低于1/200000。该病最早由Ménétrier于1888年描述,故又名Ménétrier病。
核心特征
-
病理表现
- 胃黏膜皱襞呈局限性或广泛性肥厚、迂曲,黏膜层腺体增生、小凹延长,但炎性细胞浸润较少。
- 常伴随胃黏液分泌增多、胃酸分泌减少,并因蛋白质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
-
病因与机制
- 具体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内分泌失调或自身免疫异常;
- 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异常。
- 具体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黑便或呕血。
- 全身症状:因低蛋白血症引发水肿、乏力、体重减轻。
- 胃功能异常:胃酸分泌无规律性变化,部分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
诊断方法
- 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皱襞粗大呈“脑回状”,表面可伴糜烂或溃疡。
- 病理活检:明确黏膜腺体增生、间质水肿等特征性改变。
- 辅助检查:血液检查(低蛋白血症)、胃液分析(黏液增多)。
治疗与管理
-
药物治疗
- 对症治疗:使用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缓解症状。
- 根除幽门螺杆菌:若检测阳性,需进行抗菌治疗。
- 抗胆碱药物或H₂受体拮抗剂:可能减少蛋白质丢失,但疗效有限。
-
手术治疗
- 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或疑似癌变的患者,可行胃部分或全胃切除术。
-
日常管理
-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 定期监测:通过胃镜和血液检查追踪病情变化,警惕癌变风险。
预后与风险
- 预后: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症状改善,但可能复发;部分病例可进展为胃癌。
- 随访建议:长期监测胃黏膜病变,尤其关注体重变化、贫血及消化道出血迹象。
巨大肥厚性胃炎需综合临床、内镜及病理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