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核心机制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害胃肠自主神经,导致胃蠕动减弱、排空延迟,但无机械性梗阻。其核心机制包括:
- 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损伤控制胃肠蠕动的神经,导致胃窦收缩力下降和幽门收缩延长。
- 高血糖直接抑制:血糖过高会抑制胃平滑肌收缩,进一步延缓排空。
2. 典型症状
患者常出现餐后症状加重,包括:
- 腹胀:胃部胀满感,尤其是进食后。
- 恶心呕吐:约50%患者因胃潴留引发呕吐,严重时无法进食。
- 早饱与食欲减退:少量进食即感饱胀,导致体重下降。
- 血糖波动:胃排空延迟使食物吸收与胰岛素作用不匹配,易引发低血糖或高血糖。
3. 诊断方法
- 金标准:核素胃排空显像(GES),可定量检测固体食物潴留情况。
- 常用检查:
- 钡条胃排空试验:经济实用,通过X线观察钡条排空速度。
- 胃肠B超:评估胃内液体排空,但无法观察固体食物。
- 胃电图:记录胃电活动异常,辅助诊断。
- 筛查工具: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CSI)问卷,用于初步评估症状严重程度。
4. 治疗与管理的综合策略
- 血糖控制:优先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调整用药时间以匹配胃排空延迟。
- 药物治疗:
-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缓解腹胀和呕吐。
- 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促进神经修复。
- 饮食调整:
- 少食多餐:每日6-7餐,减少单次进食量。
- 低脂低纤维:避免加重胃负担,选择易消化食物。
- 餐后体位:进食后站立1小时,避免立即平躺。
- 手术干预:严重病例需鼻肠管营养支持或胃肠减压。
5. 预防与注意事项
- 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是预防关键。
- 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度运动,避免暴饮暴食。
- 定期筛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评估胃肠道症状,早期干预。
总结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需通过血糖管理、药物及饮食调整综合治疗。早期识别症状并规范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或体重下降,建议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