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需根据疾病分期(急性发作期/稳定期)和病因综合用药,目前尚无根治药物,但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并减少复发。常用药物分类及用药原则如下:
一、急性发作期核心治疗药物
-
抗感染药物
- 细菌感染:阿莫西林、头孢呋辛、莫西沙星等
- 支原体感染: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 病毒感染:磷酸奥司他韦(需明确病原体后使用)
-
支气管扩张剂
-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快速缓解喘息)
- 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减少黏液分泌)
-
糖皮质激素
- 静脉/口服:泼尼松、地塞米松(短期控制严重炎症)
- 吸入剂型:布地奈德气雾剂(局部抗炎作用强,副作用较少)
-
祛痰止咳药
- 氨溴索、羧甲司坦(降低痰液黏稠度)
- 右美沙芬(仅限无痰干咳时使用)
二、稳定期维持治疗药物
-
长期控制药物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减少急性发作频率)
- 茶碱类药物:多索茶碱(改善气道高反应性)
-
免疫调节治疗
- 细菌溶解产物(需医生评估后使用)
- 中药辅助:咳喘宁口服液(需辨证使用)
三、用药原则
-
分层治疗
- 轻症:单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
- 中重度:联合吸入激素+支气管扩张剂
- 感染明确时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通常7-14天)
-
特殊人群注意
- 儿童:慎用中枢性镇咳药,优先雾化吸入治疗
- 老年人:需监测茶碱类药物血药浓度
-
疗程管理
- 吸入激素需持续使用3个月以上,根据肺功能评估调整剂量
- 急性发作缓解后仍需维持治疗1-2周
四、禁忌及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联用多种止咳药(可能导致痰液潴留)
- 抗生素需严格按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避免滥用
- 激素类药物不可突然停用(需阶梯减量)
- 茶碱类药物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时需调整剂量
注:2025年最新研究显示,盐酸氨溴索与莫西沙星联用可提升老年患者疗效(总有效率92.3%),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