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可能遗留后遗症,其发生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以下是主要后遗症分类及具体表现:
一、肾功能相关后遗症
- 持续性蛋白尿/血尿
部分患者治疗后仍存在尿蛋白或镜下血尿,长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 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炎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严重者进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 慢性肾衰竭及尿毒症
未规范治疗的重症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分5期,早期症状隐匿),甚至终末期尿毒症,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
二、代谢及循环系统影响
- 高血压
肾脏损伤可致血压调节异常,形成恶性循环(高血压加重肾损害)。 - 电解质紊乱与酸中毒
肾功能减退可能引发低钾血症、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
三、其他系统损害
- 心血管风险增加
高血压及代谢异常可升高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器官慢性病变
长期炎症可导致肾脏萎缩,或累及胃肠道、关节、神经系统等。
四、后遗症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
- 病情严重程度:累及肾小球数量多、病理损伤重者预后较差。
- 治疗及时性:延迟治疗或反复发作易遗留不可逆损伤。
- 个体差异:儿童患者部分可自愈,成人更易进展为慢性肾病。
五、预防与管理建议
- 早期干预:确诊后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ACEI/ARB类药物控制炎症及蛋白尿。
- 定期监测:长期随访尿常规、肾功能及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生活方式:避免过敏原、感染、劳累,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紫癜性肾炎后遗症存在个体差异,但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可显著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