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跳不规则、心房收缩紊乱。以下是房颤的病因及风险因素:
一、病因
心血管疾病
- 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
甲状腺功能异常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房颤的常见病因之一,可能作为首发症状出现。
感染和代谢紊乱
- 急性感染、代谢紊乱(如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也可能引发房颤。
其他系统疾病
- 肺动脉栓塞、心力衰竭等心脏以外疾病也可能导致房颤。
二、风险因素
生活方式
- 肥胖:加重心脏负担,增加房颤风险。
- 过度饮酒:损害心肌细胞,可能形成异常放电灶。
- 剧烈运动或久坐:运动不足或过度运动均可能增加房颤风险。
年龄和性别
- 年龄增长是房颤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中老年人发病率更高。
-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房颤。
家族史
- 有房颤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其他因素
- 吸烟、精神紧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可能增加房颤风险。
三、房颤的危害
房颤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
- 中风: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倍,因心房内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卒中。
- 心力衰竭:长期房颤可加重心脏负担,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
- 认知功能下降:反复微小栓塞可能损害认知功能。
总结
房颤的病因复杂多样,既包括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在因素,也涉及肥胖、饮酒等生活方式相关的外在因素。了解病因和风险因素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干预,降低房颤的发病率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果您有相关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