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性眩晕的定义和特点
位置性眩晕,又称壶腹嵴顶耳石症,是一种由特定头位或体位变化引起的剧烈眩晕症状,通常持续不超过30秒。这种眩晕常见于40至6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
位置性眩晕的病因可能包括:
- 椭圆囊自发性退变:耳石从囊斑上脱落,沉积在后壶腹嵴上。
- 炎症或外伤:如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脑外伤或镫骨手术等,导致有形颗粒进入内淋巴液中,沉积在壶腹嵴顶。
- 前庭前动脉和上前庭神经支分布的椭圆囊和上半规管及外半规管变性:可能与高血压、心脏病和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导致耳石膜变性、脱落,沉积在壶腹嵴上。
- γ球蛋白血症:球蛋白沉积在壶腹嵴上,或酗酒者酒精使壶腹嵴变薄。
- 重度耳聋儿童戴用高强度助听器:约有半数会发生位置性眩晕。
临床表现
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包括:
- 特定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如躺下、坐起、仰头取物,低头、转动头部或翻身时出现短暂眩晕。
- 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眩晕发作前有2至3秒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分钟。
-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但很少有出冷汗或倾倒现象。
- 无耳鸣、耳聋现象:已有的耳蜗症状亦不加重。
- 病程: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缓解,个别人可持续到数年。
检查和诊断
位置性眩晕的检查和诊断包括:
- 头位性眼震检查:通过观察患者在不同头位下的眼震情况来判断。
- 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通常正常。
- 纯音听力测试:多正常。
- 诊断性评估:包括听力检查、冷热试验的眼震电图以及增强的MRI,以排除其他情况如听神经瘤。
治疗
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法包括:
- 保守治疗:包括避免诱发体位、强迫体位锻炼、药物注射等。
- 手术治疗: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取前庭神经切断术或后壶腹神经切断术。
预防
预防位置性眩晕的方法包括:
-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 中老年人勿动作过猛。
- 预防骨质疏松。
- 防止外伤和碰撞。
- 及时发现并治疗耳部疾病等。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降低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如果出现眩晕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