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简称TIA)也称为小中风,是由于局部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以下是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详细解释:
-
定义及发病情况
- 定义:TIA是指由于局部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是突然发生的,并在较短时间内(通常不超过24小时)完全恢复,且一般不留下后遗症。
- 发病情况: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突然,常反复发作,但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不长,最长不超过24小时。
-
病因及危险因素
- 病因:TIA的病因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微栓塞。前者常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当血压波动时导致病变血管的血流减少;后者则主要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或心源性栓塞等。
- 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均是TIA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
临床表现
- 颈内动脉系统TIA:可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感觉减退、说话不流利、眼前发黑等。
-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包括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复视等,还可能出现面部、口周麻木及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
-
诊断与治疗
- 诊断:TIA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有助于排除其他脑部疾病。
- 治疗:TIA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支架置入术等)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早期干预和治疗对于预防TIA复发和减轻疾病负担至关重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健康问题,及时识别并就医是预防更严重脑血管事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