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病原体
蛲虫成虫细长呈乳白色,约1-2厘米,雌虫夜间爬至肛门周围产卵,引发瘙痒。 -
典型症状
- 肛门瘙痒:夜间因雌虫产卵刺激肛周皮肤,导致剧烈瘙痒,儿童常表现为哭闹、睡眠不安。
- 消化道不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痛、恶心等轻微症状。
- 其他影响:长期感染可能导致体重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异位寄生(如阴道炎、阑尾炎)。
-
传播途径
- 直接感染:通过“肛门-手-口”途径,抓挠后虫卵经口进入体内。
- 间接传播:虫卵污染衣物、玩具、床单等物品,或随灰尘吸入感染。
-
诊断方法
- 透明胶纸法:清晨用胶纸粘贴肛周皮肤,镜检虫卵(检出率高)。
- 粪便检查:检出率较低,需多次检查。
-
治疗与预防
- 药物治疗:常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驱虫药,需全家同时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 卫生管理:勤洗手、剪指甲、定期清洗衣物床单,避免抓挠肛门。
注意事项
蛲虫病易在集体环境中传播(如幼儿园),若儿童出现夜间肛门瘙痒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加强环境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