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下是关于细菌性痢疾的详细信息:
病原体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主要是志贺菌属细菌,俗称痢疾杆菌。志贺菌属细菌可分为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四群
传播途径
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消化道途径)传播。具体传播方式包括:
- 1.经食物传播:食用被志贺菌属细菌污染的食物,如肉制品、蔬菜、瓜果等
- 2.经水源传播: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 3.经手或生活用品传播:接触被污染的手或生活用品后,经口进入消化道感染
- 4.经昆虫传播:苍蝇等昆虫可携带志贺菌属细菌,污染食物、水源或生活用品
症状
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通常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为1至3天。常见的症状包括:
- 腹痛:常伴有左下腹压痛
- 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形态从糊状或稀水样便逐渐转变为黏液或脓血便
- 里急后重:有便意但排不出或排得不爽
-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
-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分型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细菌性痢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普通型:起病急,伴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
2.急性轻型:症状较轻,可能仅有腹泻和稀便
3.急性中毒型:病情严重,常伴有休克、脑部症状等,需紧急救治
4.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两个月,症状反复出现,迁延不愈
诊断
诊断细菌性痢疾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粪便常规检查:显微镜下发现白细胞或脓细胞≥15个/高倍镜视野,并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
- 粪便细菌培养:培养出志贺菌属细菌可确诊
- 特异性核酸检测:直接检查粪便中的志贺菌属细菌核酸,有利于早期诊断
治疗
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方法包括:
- 一般治疗:休息、补充水分、饮食调理等
- 抗菌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头孢类等
- 对症治疗:针对腹痛、腹泻等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预防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措施包括:
- 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 饮用安全水:选择正规供水系统供应的水或瓶装水,避免饮用生水或未经处理的井水。
-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彻底煮熟,特别是肉类和海鲜等高风险食品,避免食用过期、发霉或未经处理的食品。
- 定期消毒:对家庭和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厨房和卫生间等高风险区域。
预后
大多数细菌性痢疾患者通过及时治疗可以痊愈,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脱水症、肝脓肿、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
总结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饮用安全水、注意饮食卫生等。治疗主要依靠抗菌药物和对症治疗,及时就医对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