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发病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其中以咽白喉最为多见。
白喉的症状
咽白喉
- 普通型:起病缓慢,表现为咽痛、中度发热、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24小时后即可有灰白色片状假膜形成,假膜边缘清楚,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则基底裸面出血,可伴有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 轻型:全身症状轻,可仅有轻微发热、咽痛。假膜多限于扁桃体,呈点状或小片状,假膜也可不明显,但白喉杆菌培养阳性。
- 重型: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体温常>39℃,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假膜广泛而厚,可扩大至腭弓、腭垂及咽后壁。假膜颜色灰黄污秽,伴口臭,可有淋巴结周围软组织水肿、心肌炎或周围神经麻痹。
- 极重型:假膜较重且范围更广泛,呈污黑色,伴有腐败口臭味。颈部因软组织水肿而似"牛颈"。体温可高达40℃,伴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可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中毒性休克等,抢救不及时常易死亡。
喉白喉
喉白喉约占白喉的20%,特征性表现为"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或失声,甚至吸气时有喉梗阻,表现为鼻翼扇动、发绀以及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假膜可延至气管、支气管,假膜脱落可因窒息而死亡。
鼻白喉
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鼻塞、浆液血性鼻涕,鼻孔周围皮肤受累发红、糜烂、结痂,鼻前庭可有假膜,全身症状轻,有张口呼吸或觅乳困难等。
其他部位白喉
皮肤白喉多见于热带地区,伤口白喉、眼结膜白喉及耳、口腔、食管、外阴、新生儿脐带等部位均可发生白喉。常表现为局部假膜,而全身症状轻。
白喉的传播途径
白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食具及手帕等间接传播;或者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受染。
白喉的治疗
白喉的治疗以住院隔离治疗为主,通常需要隔离1~2周,病情严重者还需延长隔离时间。同时要及时给予白喉抗毒素以及抗生素进行治疗,抗毒素应用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白喉的预防
预防白喉的方式主要包括及时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和患病者密切接触。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