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由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其核心特征如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主要病因:约80%~90%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其次是盆腔、前列腺静脉及心脏相关血栓。
- 高危因素:长期卧床、外科手术、创伤、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等均可增加风险。
- 其他栓子:脂肪栓、羊水栓、空气栓等也可能引发,但相对少见。
二、临床表现
肺栓塞症状多样且隐匿,典型表现包括:
- 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休息无法缓解;
- 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刺痛,易被误认为心绞痛;
- 咯血:少量鲜红色血丝痰;
- 晕厥或意识模糊:因脑供血不足引发;
- 循环系统异常: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导致休克或猝死。
三、并发症与危害
- 急性期:大块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可引发急性右心衰竭(急性肺心病),甚至死亡。
- 慢性期:反复栓塞可逐步形成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右心功能不全或慢性肺心病。
- 肺梗塞:栓塞后血流阻断导致局部肺组织坏死,表现为胸痛、咯血等症状。
四、预防与管理
- 高危人群(如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者)需尽早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久坐等有助于降低风险。
肺栓塞起病急骤,死亡率高,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