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诊病例标准
-
病原学证据
- 从粪便标本中检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或恢复期血清O157脂多糖(LPS)IgG抗体呈4倍升高,或通过蛋白印记试验检测到特异性抗体。
- 对于不产毒的O157:H7菌株(如仅分离出不产生志贺毒素1或2的菌株),粪便分离出该菌株即可确诊。
-
血清学检测
- 检测到EHEC特异性抗体(如O157 LPS抗体)或毒素相关抗原。
二、疑似病例标准
-
流行病学关联
- 发病前10天内曾在EHEC流行区(如德国、美国等疫情高发地区)居住或旅行,或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
- 出现血性腹泻、腹部痉挛性疼痛等症状,且无其他明确病因。
-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为急性起病,腹泻(初为水样便,后转为血性便),伴腹痛、低热或无热,部分患者恶心、呕吐。
- 严重病例可进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表现为少尿、血尿、黄疸、意识障碍等。
三、实验室诊断方法
-
细菌培养分离
- 粪便培养是诊断金标准,推荐使用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MAC)提高阳性率,尤其适用于血性便、病程短的患者。
-
分子检测
- PCR检测:快速检测粪便中EHEC的特异性基因(如志贺毒素基因stx1/stx2、O157:H7特异性基因)。
- 免疫学检测:直接ELISA法检测O157:H7菌株或毒素抗原。
-
血清学检测
- 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回顾性诊断,急性期抗体检测意义有限。
四、暴发疫情判定标准
- 聚集性病例
- 在1个县(区)或相邻地区,2周内发现≥10例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疑似病例,或≥3例确诊病例。
五、鉴别诊断
需与细菌性痢疾、沙门菌感染、急性细菌性肠炎等鉴别,通过病原学检测可明确区分。
提示:若患者出现血性腹泻,建议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流行病学史,以便及时采样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