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 治疗原则: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心电图。
- 病因处理:若由电解质紊乱、感染等引起,需针对性纠正(如补钾、抗感染)。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 无症状者:
- 定期随访,监测心电图变化。
- 有症状或心室率缓慢者:
- 药物治疗:使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 起搏器植入:若药物治疗无效或心室率显著缓慢(如<50次/分),需安装临时或永久起搏器。
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
- 病因治疗:
- 积极纠正缺氧、酸中毒、心肌炎等原发病。
- 药物治疗:
- 短期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糖皮质激素(如急性心肌炎)。
- 起搏器治疗:
- 临时起搏:适用于有症状或心室率<50次/分者,观察4周若未恢复需转为永久起搏。
- 永久起搏:症状明显、反复晕厥或合并心力衰竭者需终身植入,定期更换(一般8-10年)。
- 新技术应用:如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联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适用于合并肥厚性心肌病等复杂病例,可改善心功能并预防恶性心律失常。
四、特殊情况处理
- 急性心肌炎:需联合激素治疗及临时起搏。
- 合并阿斯综合征:立即心肺复苏,优先安装临时起搏器。
- 低龄/低体重儿童:优先选择心外膜途径植入起搏器,降低血管损伤风险。
五、治疗原则总结
- 分层治疗:一度观察,二度评估,三度积极干预。
- 病因优先:纠正原发病是核心,如纠正电解质、控制感染。
- 技术选择:根据年龄、体重及合并症选择起搏方式,优先微创技术。
提示:治疗方案需由儿科心血管专科医生制定,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如晕厥、乏力),定期复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