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菌病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诊断
螺菌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 鼠咬史:患者有被鼠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的历史。
- 特有的临床症状:
- 回归热型高热:体温可迅速上升达40℃以上,伴有寒战。
- 局部硬结性溃疡:在原咬伤处出现疼痛、肿胀、发绀,甚至坏死,形成水疱,其上覆以黑痂,下面逐渐形成硬结下疳样溃疡。
- 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常伴有淋巴管炎。
- 皮疹:约50%患者出现皮疹,典型出疹多由咬伤处开始,而后波及四肢及躯干,面部及掌跖处较少,皮疹形态多异,多为暗红色或紫色的斑丘疹,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基底较硬,不痛不痒,可融合至数厘米大小,偶有玫瑰疹或荨麻疹。
2. 实验室检查
确诊螺菌病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 一般实验室检查:
- 血白细胞计数:(10~20)×10^9/L,中性粒细胞左移,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 贫血:可有中至重度贫血。
- 血沉:血沉增快。
- 尿常规: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和(或)白细胞。
- 梅毒血清反应:约50%患者梅毒血清反应呈阳性,但只是提示感染螺旋体。
- 病原学检查:
- 动物接种:分离病原菌,采取症状明显期患者血液、伤口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接种小白鼠、豚鼠的腹腔内,7~15天内取其被接种动物血液或腹腔液,用暗视野法或涂片染色找小螺菌。
- 关节渗出液培养:关节渗出液接种于特殊培养基,可获阳性结果。
- 染色法:用Giemsa染色或嗜银染色法可见到螺旋体。
3. 鉴别诊断
在诊断螺菌病时,还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 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
- 疟疾
- 回归热
- 斑疹伤寒
- 钩端螺旋体病
通过询问病史和病原检查,可以与上述疾病进行鉴别。
螺菌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进行综合判断。确诊还需要找到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