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速识别与呼救
- 判断意识与呼吸:轻拍患者双肩并呼喊,观察胸廓起伏,若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立即启动急救。
- 拨打120并获取AED:明确告知“有人心脏骤停”,若现场有他人协助寻找AED设备。
二、心肺复苏(CPR)操作
-
胸外按压
- 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段)。
- 手法:双手叠扣,肘关节伸直,垂直下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可默念《生日快乐歌》节奏)。
- 目标:维持基本血液循环,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
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
- 开放气道:仰头提颏法,清理口鼻异物。
- 人工呼吸:按压30次后,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1秒),观察胸廓隆起。
- 循环比例:按压与通气按30:2重复进行。
三、早期除颤(AED使用)
- AED操作:开机后按语音提示贴电极片,分析心律时确保无人接触患者;若建议电击,立即按下按钮并继续CPR。
- 重要性:80%的心脏骤停由室颤引起,AED可快速恢复正常心律。
四、后续治疗与注意事项
- 持续复苏:若患者未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持续高质量CPR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持续30分钟以上无生命迹象。
- 特殊情况处理:
- 儿童/婴儿:按压深度为胸廓1/3(约4厘米),可用两指按压。
- 孕妇:左侧倾斜或右腰垫软物,避免压迫下腔静脉。
- 药物辅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预防与技能学习
-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体检,管理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
- 急救技能普及:公众应学习CPR和AED使用,公共场所配备AED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总结
心脏骤停救治的核心是“早呼救、早按压、早除颤”,结合规范CPR和AED使用,可显著提升生存率。日常学习急救技能,能在关键时刻成为“救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