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嗜铬细胞瘤危象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证据,具体标准如下:
一、核心诊断依据
-
血压急剧异常
- 高血压危象:收缩压骤升至200-300mmHg,舒张压达130-180mmHg,常伴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或眼底出血。
- 低血压或休克:表现为血压骤降或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出现,可能由血容量不足或心肌损伤引发。
-
典型症状组合
- 三联症:心悸、头痛、多汗为典型症状,可伴面色苍白或潮红、焦虑、震颤等。
- 多系统受累:
- 心血管:心律失常(如室速)、急性心衰、心肌梗死或心绞痛。
- 神经系统:短暂意识丧失、抽搐、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
- 消化系统:剧烈腹痛、消化道出血或肠穿孔。
- 其他:高热(>39℃)、低钾血症或血糖异常。
二、实验室检查
- 血/尿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
- 血浆游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显著升高;24小时尿儿茶酚胺、香草基杏仁酸(VMA)、甲氧基肾上腺素(MN)水平异常增高。
- 辅助指标
- 血糖升高、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三、影像学定位
- CT/MRI:首选腹部CT或MRI,可明确肿瘤位置、大小,检出率>90%。
- MIBG扫描:对肾上腺外肿瘤或转移灶有较高敏感性。
四、分型参考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 高血压型:持续或阵发性血压骤升,对α受体阻滞剂敏感。
- 低血压休克型:血压波动伴休克,易误诊为急腹症或心梗。
- 心律失常型:室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异常。
注:确诊需排除其他急症(如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并结合药理试验(如酚妥拉明试验)辅助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