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Ⅰ型RTA)的诊断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评估,具体如下:
一、临床表现
- 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可能伴随智力发育落后
- 骨病症状:顽固性佝偻病、骨痛、鸭步态,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
-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高钾血症(心律失常),伴多尿、烦渴、脱水等
- 其他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症状,部分出现肾钙化或肾结石相关症状(腰痛、血尿)
二、实验室检查
- 血液生化指标
-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血pH <7.35,血Cl⁻升高,HCO₃⁻降低)
- 低钾或高钾血症,可能伴低钠、低钙血症
- 尿液检查
- 尿pH值异常:基础状态下尿pH ≥6.0,酸中毒时仍无法降至5.5以下(区别于近端RTA)
- 尿可滴定酸及NH₄⁺排泄减少
- 功能试验
- 氯化铵负荷试验:口服氯化铵后,尿pH不能降至5.5以下(确诊关键)
- 碱负荷试验:尿HCO₃⁻排泄率<5%,排除近端RTA
三、影像学检查
- 肾脏超声或X线:发现肾钙化、肾结石等表现
- 骨骼检查:X线显示佝偻病或骨软化症改变
四、其他诊断线索
- 排除继发性病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病等)
- 家族史提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女性多见)
诊断要点总结
需满足:①持续性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②尿液酸化功能障碍(尿pH ≥6.0);③氯化铵负荷试验阳性;④排除其他类型RTA及继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