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理性乳溢通常不严重
妊娠期、哺乳期或药物(如避孕药、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溢乳属于生理性或药物副作用,一般停止相关诱因后可自行缓解,对身体影响较小。
2. 病理性乳溢需警惕严重疾病
若溢乳发生在非哺乳期/妊娠期,或伴随其他症状(如闭经、头痛、乳房肿块、血性溢液等),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需及时就医:
- 内分泌疾病:如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月经紊乱、不孕等。
- 垂体瘤:约10%-15%的溢乳症与垂体微腺瘤相关,早期发现可通过药物控制,延误治疗可能需手术。
- 乳腺疾病:如乳腺导管扩张、乳头状瘤等,少数可能为乳腺癌的早期表现。
3. 判断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
- 溢液性质:血性、脓性溢液或单侧单孔溢液风险较高。
- 伴随症状:闭经、视力障碍、头痛提示需排查垂体瘤等器质性疾病。
- 激素水平:血清泌乳素(PRL)显著升高需进一步检查。
建议:
若出现非生理性溢乳,尤其是伴随异常症状,应及时进行激素检测(如PRL)、乳腺超声、垂体MRI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如垂体微腺瘤通过药物即可控制,无需手术。
乳溢本身不一定是严重疾病,但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评估,及时就医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