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病学史
患者多有丝虫病流行地区(如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或居住史。 -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鸣、胸闷、乏力、厌食及发热,部分患者出现哮喘样发作或呼吸困难。体检可闻及肺部哮鸣音或干湿啰音,偶见轻度肝、脾、淋巴结肿大。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常超过3000/mm³且持续数周)。
- 血清学检测:血清总IgE升高(可高于1000U/ml),丝虫特异性IgE/IgG抗体效价增高,补体结合试验或凝集试验阳性。
- 痰液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约20%患者粪便丝虫卵阳性。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CT:典型表现为两肺中下野弥漫性网状结节状阴影,边界模糊;慢性患者可能遗留肺间质纤维化。
- CT扫描:有助于鉴别阴影性质。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常>25%)。 -
病理检查(必要时)
肺组织活检显示肺实质、间质及支气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广泛浸润,急性期可见微丝蚴。 -
其他检查
- 肺功能试验:早期呈阻塞性通气障碍,晚期发展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伴弥散功能下降。
- 血沉(ESR):中等度增快。
确诊依据:需满足流行病学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血清丝虫抗体阳性),并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如急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