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肺炎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具体标准如下:
一、流行病学史
- 接触史
近期接触疫水(如稻田、池塘)或被感染动物(鼠类、猪等)的排泄物污染的环境。 - 流行区域与季节
多见于夏秋季节,尤其是洪涝灾害后或农业活动频繁地区。
二、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感染毒血症期)
- 突发高热(39℃以上),伴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肠肌压痛为典型)。
- 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腹股沟及腋窝多见)。
- 器官损伤期(肺出血型)
- 普通型:咳嗽、痰中带血,肺部散在湿性啰音,X线显示小片状阴影。
- 弥漫性出血型:进行性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双肺广泛湿啰音,伴大量咯血或口鼻涌血(泡沫状),可迅速进展至窒息、循环衰竭。
三、实验室检查
- 病原学检查
- 血清学检测:微量凝集试验(MAT)为金标准,感染后7-10天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特异性高。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技术直接检测钩端螺旋体DNA,敏感性高。
- 病原体培养:血液、尿液或脑脊液中分离钩端螺旋体(阳性率低,耗时长)。
- 常规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尿液检查: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
-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
四、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
- 早期:双肺纹理增粗或模糊网状阴影。
- 进展期:散在小点状或融合性实变影。
- 胸部CT
- 磨玻璃样改变、实变影或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
五、鉴别诊断
需排除以下疾病:
- 大叶性肺炎:铁锈色痰,肺部实变体征,白细胞显著升高。
- 肺结核:慢性病程,低热盗汗,X线显示空洞或纤维化病灶。
-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损害、皮肤黏膜出血点,特异性抗体检测可鉴别。
六、诊断要点总结
满足以下条件可确诊:
- 符合流行病学史;
- 典型临床表现(高热、肌痛、肺出血等);
-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或病原学阳性);
- 影像学支持肺部病变。
注:早期诊断需综合判断,对高危人群(疫区接触者)应尽早进行血清学或PCR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