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如下:
一、临床表现
- 突发性症状
患者常出现突发性剧烈疼痛,伴有肢体麻木、无力或活动障碍,症状进展迅速且定位明确。 - 皮肤改变
栓塞远端肢体皮肤苍白、温度降低,严重时出现青紫或花斑样改变。
二、体征
- 动脉搏动异常
触诊显示栓塞部位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桡动脉等)。 - 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
患肢可能出现感觉减退、麻木或运动障碍。
三、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血管超声:检测血流信号中断或血管内血栓,快速定位栓塞部位。
- CT/磁共振血管造影:清晰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及栓塞范围,是确诊的关键手段。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可精确显示血管阻塞部位及侧支循环情况。
- 实验室检查
凝血功能(如D-二聚体升高)、血常规等指标辅助评估血栓形成风险及全身状况。
四、病史与危险因素
- 心血管病史:如房颤、心脏瓣膜病、近期心脏手术或动脉硬化等。
- 其他系统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增加栓塞风险。
五、鉴别诊断
需与急性血栓形成、脑梗塞等疾病区分,重点依据发病机制(如栓子来源)、症状发展速度及影像学特征进行鉴别。
注:诊断过程中需优先完成无创检查(如超声),病情稳定者再考虑DSA等有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