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依据,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症状特点:病程超过4周,表现为慢性咳嗽、气短、胸痛,可伴发热、体重减轻、盗汗及乏力,偶见咯血或喘鸣。
- 体征: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或哮鸣音,部分患者出现肝脾肿大。
二、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10%,部分达20%-70%);
- 白细胞总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
- 痰液检查:痰液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 血清学指标:部分患者血清IgE水平升高。
三、影像学特征
- 胸部X线/CT:
- 双侧肺部弥漫性斑片状或结节样浸润影,以外侧分布为主,可见“肺水肿反转征”(肺门处较透明);
- 激素治疗后渗出灶迅速吸收,但可随症状复发再次出现。
四、肺功能检查
- 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
- 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PaO₂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
五、病理学依据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0%;
- 肺活检:肺泡腔及间隔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伴巨噬细胞聚集、间质纤维化。
六、排除性诊断
需排除寄生虫感染、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类型肺炎(如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需排除病程短、无复发特点的病例)。
七、治疗反应
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异常迅速缓解,但停药后易复发,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