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护理
-
病情监测
- 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血清肌酐、尿素氮)及尿量变化,观察尿液颜色、比重等,评估肾损害程度。
- 密切观察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警惕感染复发或加重。
-
药物治疗
- 抗生素治疗:需早期、足量、长疗程使用杀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曲松),联合用药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
- 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需医生评估后使用。
- 辅助治疗:严重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可输血、补充白蛋白等。
-
手术干预
- 若合并严重心脏瓣膜病变(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反复栓塞,需考虑瓣膜置换术等手术。
二、饮食调理
- 蛋白质摄入
- 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鱼类),根据肾功能调整摄入量,避免加重负担。
- 限盐限钾
- 每日盐摄入不超过6克,水肿严重者需严格限盐;血钾高者忌食香蕉、柑橘等高钾食物。
- 增强免疫
- 多食香菇、木耳等菌菇类食物,以及苹果、黑芝麻等滋阴降火食品。
三、生活习惯调整
- 休息与活动
-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 预防感染
-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避免口腔感染或皮肤破损。
- 戒烟限酒
- 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肾脏负担,需严格限制。
四、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 心理疏导:患者易因病程长、反复感染产生焦虑,需家属和医护人员给予情感支持。
- 定期复查:出院后需按医嘱复查肾功能、心脏超声等,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总结
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的调理需综合医疗、饮食及生活习惯管理,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逆转肾损害。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复发,维护长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