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等多方面评估,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外生殖器特征
- 外生殖器呈女性外观,阴道为盲端,无子宫和输卵管;
- 可能伴尿道下裂、阴蒂肥大或隐睾等男性化不全表现(不完全型)。
-
第二性征发育
- 青春期乳房发育,但乳腺组织较少,乳头、乳晕颜色较淡;
- 阴毛、腋毛稀少或缺如,呈“无毛女性”特征。
-
性腺特征
- 性腺为睾丸,常位于腹腔、腹股沟或大阴唇内。
二、实验室检查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核型为46,XY(男性型染色体)。
-
激素水平检测
- 睾酮(T):正常或高于男性水平;
- 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或正常,青春期后显著增高;
- 卵泡刺激素(FSH):正常或轻度升高;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兴奋试验:可辅助评估睾酮分泌功能。
-
雄激素受体功能检测
- 外阴皮肤活检显示雄激素受体结合异常,或基因检测发现AR基因突变。
三、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 盆腔内无子宫及输卵管,睾丸位于腹股沟、大阴唇或腹腔内。
-
盆腔造影
- 阴道呈盲管结构。
四、病理检查
- 睾丸活检:精曲小管发育不良,支持细胞和未成熟生殖细胞为主,无精子生成。
五、分型诊断
- 完全型:外生殖器完全女性化,无男性化表现,雄激素受体完全缺失。
- 不完全型:外生殖器性别难辨,伴轻度男性化特征(如阴蒂肥大),雄激素受体部分缺失。
六、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性发育障碍疾病(如5α-还原酶缺乏症)区分,结合染色体、激素及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注:诊断需结合病史、家族遗传倾向及患者心理状态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