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内出血是严重神经系统急症,需根据出血原因、病情进展及神经功能状态采取分层处理:
一、急性期处理
-
一般治疗
- 绝对静卧,减少搬动,避免脊髓二次损伤。
-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 维持心肺功能稳定,监测生命体征。
- 调整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预防便秘和压疮。
-
药物治疗
- 止血剂:氨甲苯酸等药物用于控制出血。
- 脱水剂:甘露醇、呋塞米减轻脊髓水肿,降低颅内压。
-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缓解炎症反应和神经水肿。
- 对症治疗:镇静、镇痛药物缓解症状,避免呼吸抑制。
-
手术治疗
- 紧急手术:若存在明显脊髓压迫、神经功能障碍或血肿量较大,需48小时内行椎板切开术或血肿清除术。
- 介入治疗:针对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的出血,可采用栓塞术封堵出血源。
二、恢复期管理
-
康复治疗
- 物理训练:早期开展平衡训练、肌力增强及步态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 辅助器具:使用矫形器或支具辅助站立和步行,提高生活能力。
-
病因治疗
-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调整抗凝药物使用。
- 血管畸形或肿瘤患者需后续手术或放疗。
三、注意事项
- 监测与随访:定期复查MRI或CT评估脊髓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并发症: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脊髓内出血需结合保守治疗、手术干预及系统康复,并根据个体情况动态调整方案。